原标题:从营养餐到科学食养 如何守护学生健康
新华社北京5月20日电
新华社记者郑天虹、王莹、吴晓颖
(相关资料图)
5月20日是中国学生营养日,今年的主题是“科学食养 助力儿童健康成长”。“互联网+明厨亮灶”,专家设计学生食谱天天不重样……记者了解到,全国多地中小学正不断提高学生营养餐质量,引导学生科学膳食,养成健康生活方式。
学生从“吃得饱”到“吃得营养健康”
5月18日中午,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文星小学校二年级学生在学校吃午饭。 新华社记者吴晓颖 摄
鱼香肉丝、炒白瓜、酸菜汤……18日中午,记者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文星小学校食堂看到,热腾腾的餐食摆在食堂窗口,孩子们排队盛饭。食堂外的公示栏张贴着一周菜谱,午饭通常是米饭加一荤两素一汤。
受益于2011年全国启动实施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这所以易地扶贫搬迁户子女为主要生源的小学,每天向全校3000多名学生提供一顿国家补助的免费营养午餐。学生们说,“喜欢吃学校的饭”。
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一餐饭”,改变了农村孩子过去“冷菜冷饭”“豆芽拌饭”的状况,逐步实现从“吃得饱”到“吃得好”转变。校长孟先林说,营养餐改善了山区孩子的身体状况,孩子们长高、变壮实了。
营养餐,正在变得制作更先进、搭配更科学。大连市第十五中学建立“特色餐食谱数据库”,厨师根据时令节气、饮食禁忌、学生喜好等在数据库中选择出餐,保证均衡搭配营养达标,营养餐天天不重样,特色餐周周有更新。
广州黄埔区开元学校引进机器人“数字大厨”,通过精准温控,实现去厨师化全自动生鲜现做餐食,给学生提供更健康、更好吃、更安全的营养餐。
消除饮食误区 培养良好习惯
在学生整体营养健康水平大大提升的同时,由饮食误区和不良饮食习惯等带来的营养不良及营养过剩等问题仍不容忽视。
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孟德姣说,一方面,钙、铁、维生素D、维生素A等微量营养素摄入不足较为常见;另一方面,“小胖墩”增长趋势明显,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低龄化问题也在显现。
喝果汁代替吃水果,吃水果代替吃蔬菜,吃鱼油代替吃鱼,吃维生素代替吃蔬菜……这些饮食误区还广泛存在。
广东省中医院临床营养科主治医生林淑娴说,水果在榨汁过程中营养物质易流失,推荐吃完整新鲜的天然食物;水果的营养素总体含量及抗氧化能力不及蔬菜;没有任何一种食品补充剂可以完全模拟食物本身,营养品无法取代食物。
辽宁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院长樊旭表示,高能量不代表高营养。“重油重辣、高油高盐”食品往往出现在学生的“愿望清单”里,有些学生甚至错误地把奶茶、辣条、烤肠、薯片、冰淇淋等当成首选零食。他建议在青少年时期应以谷薯类等五大类食物为主保证膳食均衡,每天摄入蔬果、谷薯、鱼肉蛋奶豆及适量植物油。
科学食养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5月19日,广州市中小学卫生健康促进中心邀请广东省中医院临床营养科医生给学校宣讲如何让学生吃得更营养健康。新华社记者郑天虹 摄
尽管各地中小学生营养餐食谱千变万化,但根据《学生餐营养指南》《营养与健康学校建设指南》,其共同点都必须满足食物种类多样、控油减盐减糖、清淡等特点。
在保障学生营养的基础上,加强“食育”必不可少。一些学校开设相关课程、开展丰富多彩活动,引导学生科学膳食、养成健康生活方式。
辽宁省实验学校开发“食育课程”,涵盖“知食物”“知食礼”“知食器”“知食文化”等内容,学生们通过动手种植、烹饪实践,领悟美食文化,培养勤俭节约精神。
大连市第十五中学开展了“健康饮食 从我做起”主题创作画征集活动,学生们在查阅资料进行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对过量摄取零食和饮料的危害有了更全面认识。很多学生在零食的选择上实现了由薯片、辣条、果冻等向水果、牛奶等更有营养的食品转变,课桌上的各种饮料也被一个又一个保温杯取代。
大连市第十五中学校长赵宏建议,学校可以定期开展“饮食安全”主题班会,通过健康饮食讨论,让学生认识到暴饮暴食、偏食挑食等不良饮食习惯的危害。还可以利用学校电子显示屏、班级微信群等,推出贴近学生实际的营养知识宣传资料,为学生的健康自我管理提供科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正确饮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
来源:新华社
作者:郑天虹、王莹、吴晓颖
责任编辑:冯峥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