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度推动市场化经济修复 即时看


(资料图)

今年一季度的经济数据略超预期,为全年经济修复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中国经济得以“稍稍喘一口气”。但值得注意的是,本轮经济修复是在过去三年经济基本面遭受深度冲击之后的修复,一季度GDP虽然同比增长4.5%,但仍然低于常态水平,经济要恢复到常态仍然任重道远。同时,带动经济修复的力量仍然有可能再度走弱,如出口一季度虽然出现了超预期的正增长,但后续下行压力仍存。

经济改善虽略超预期,但需关注市场化修复程度不足

北京日报发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教授毛振华文章表示,今年一季度的经济修复,稳增长政策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以来,各级政府“抓经济”的积极性是比较高的,着力于尽快扭转近年来经济低迷的局面。一系列的稳增长措施也确实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23年中国经济实现了平稳开局。但是,市场化的修复仍有不足。在外需面临压力的情况下,政策重点应放在国内市场的培育上,而培育国内市场的核心在于推动市场化力量的修复。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

第一,如何分析当前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从一季度的数据来看,基建、国有投资等政府性投资保持较高水平的增长,民间投资低位下行,说明民间投资动力仍然不足;M2增长较快,社融增速显着低于M2增速,说明虽然政府积极宽货币,但实体加杠杆动力不足下宽信用仍然受限。这两组数据都说明当前经济修复政策性的力量强而市场性的力量较弱。

第二,应思考用什么样的体制机制推动经济修复。从理想的情况来说,应发挥市场自发的调节机制作用,通过市场主体发力推动经济修复。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政府通过融资平台以及其他国有企业稳投资、稳增长,且形成闭环,民间力量参与较少。虽然市场失灵需要政府这只有形之手来弥补,但政府管控过多也会带来更多扭曲。这不仅是当前经济修复需要面对的问题,也是中国经济所面临的长期问题。

从多个维度着手推动市场化的经济修复

文章指出,一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只能加强,不能削弱。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提出“翻两番”的经济增长目标,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下,各地全力拼经济,对中国经济在较长时间内实现了高速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一方针并未动摇,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对政治、文化、生态等方面的关注度提升,经济增长在考核中的关注度相较过去出现了一定变化。有人认为,当前再提“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显得观念滞后,但实际上,增长才是发展的核心和灵魂,是发展的主要内容,没有经济增长何谈发展?把经济增长提到多高的位置都不为过。只有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下,地方政府才能一心一意抓经济,一心一意尊重市场投资主体,一心一意改善营商环境,从而创造有利于企业投资兴业的良好氛围。要将干部选拔与经济建设紧密结合,选人用人方面要着重考察政府官员发展经济的能力。

关键词:

推荐阅读

京ICP备2022016840号-41

联系我们:2 913 236 @qq.com

版权所有 ? 2020 华东印刷网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投稿合作| 法律声明| 广告投放

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网站声明。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许范围内服务!